有別於第一周的課程花了許多時間讓大家的身體熟悉表演,第二周我們正式帶著大家一起進入詩的世界,藉由”情緒雕像”讓學生們更能去理解詩中的含意。
一開始我們發下了這幾周都會用到的讀本,由彭鏡禧老師與夏燕生老師譯著的”好書大家讀”。我們挑選了五首詩讓大家分組閱讀及朗誦,分別是”A Fable”(by Ralph Waldo Emerson), “My Papa’s Waltz”(by Theodore
Roethke), “Sea Fever”(by John Masefield), “Not Waving but Drowning”(by Steve
Smith), 與”Fish-poetry reading”(by D.C. Berry)。
這五首詩的內容主題都不相同,有關於人生理想的,有關於親子的,也有關於寓言的;事前我們沒有告訴學生要讀哪幾首詩,會這樣做是因為我們希望學生能夠直接面對文字本身,去體會詩中一字一句的含意。特別選”好詩大家讀”當作教材也是因為這本書的每一首詩都有中英文對照,及英文單字釋義,我們希望這些能夠幫助學生閱讀。
在互相朗誦的過程中學生偶爾會夾雜著”欸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啊?””這一段看不太懂耶”的疑問,或許是因為詩中仍有部分單字太難也或許是因為英文詩的格式和中文仍有一些差距。而這時候就是輔導員跟各組學生解釋的時候了,我們也試著引導她們去說出自己對於詩的感受。
都是大家討論的盛況 (情緒雕像的片段之後都會整理成影片播出,敬請期待) |
朗誦完後,每一組必須選出詩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兩個片段,再以靜止的雕像呈現出那個畫面。同一首詩由兩組同時在舞台兩側呈現他們所選的畫面,有的時候大家會剛好選到一樣的句子而用類似的方法呈現,而有的時候會有截然不同的兩個畫面。
這不是我們團隊第一次使用”情緒雕像”這個活動,但是每一次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因為學生的不同及年齡的不同,最後的呈現也很不一樣,但是學生們的創意總是讓我們驚艷。可能就是因為這樣的驚奇,讓我們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能夠幫助學生們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